项目开发-数据库篇(开发规范)
数据库开发规范
数据库开发规范
- SQL语句
避免使用双%号和like,搜索严禁左模糊或者全模糊
禁止使用不含字段列表的insert语句
如:insert into values (‘a’,’b’,’c’);应使用insert into t(c1,c2,c3) values (‘a’,’b’,’c’)
insert into…values(XX),(XX),(XX)…。XX的值不要超过5000个。值过多虽然上线很很快,但会引起主从同步延迟。
禁止使用order by rand()进行随机排序
减少使用order by,和业务沟通能不排序就不排序,或将排序放到程序端去做。order by、group by、distinct这些语句较为耗费CPU,数据库的CPU资源是极其宝贵的。
order by、group by、distinct这些SQL尽量利用索引直接检索出排序好的数据。如where a=1 order by可以利用key(a,b)
包含了order by、group by、distinct这些查询的语句,where条件过滤出来的结果集建议保持在1000行以内,否则SQL会很慢。
禁用update|delete t1 … where a=XX limit XX; 这种带limit的更新语句。因为会导致主从不一致,导致数据错乱。建议加上order by PK
禁用insert into …on duplicate key update…在高并发环境下
尽量避免in操作,若实在避免不了,需要仔细评估in后边的集合元素数量,控制在1000个之内
禁止where从句中对列进行函数转换和计算
如:where date(createtime)=‘20160901’ 会无法使用createtime列上索引。改成 where createtime>=’20160901’ and createtime <’20160902’)
尽量避免使用子查询,可以把子查询优化为join操作
通常子查询在in子句中,且子查询中为简单SQL(不包含union、group by、order by、limit从句)时,才可以把子查询转化为关联查询进行优化。
子查询性能差的原因:
- 子查询的结果集无法使用索引,通常子查询的结果集会被存储到临时表中,不论是内存临时表还是磁盘临时表都不会存在索引,所以查询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;
- 特别是对于返回结果集比较大的子查询,其对查询性能的影响也就越大;
- 由于子查询会产生大量的临时表也没有索引,所以会消耗过多的CPU和IO资源,产生大量的慢查询。
避免使用select * 查询
消耗更多的cpu和io及网络带宽资源,无法使用覆盖索引,可减少表结构变更带来的影响(表字段一旦更新,但model层没有来得及更新的话,系统会报错)
避免数据类型的隐式转换
隐式转换会导致索引失效。如:select name,phone from customer where phone = 111
对应同一列进行or判断时,使用in代替or
in的值不要超过500个in操作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索引,or大多数情况下很少能利用到索引
在明显不会有重复值时使用UNION ALL而不是UNION,并且UNION子句个数限制在5个以内
UNION会把两个结果集的所有数据放到临时表中后再进行去重操作;UNION ALL不会再对结果集进行去重操作
拆分复杂的大SQL为多个小SQL
大SQL逻辑上比较复杂,需要占用大量CPU进行计算的SQL;MySQL中,一个SQL只能使用一个CPU进行计算;SQL拆分后可以通过并行执行来提高处理效率
避免使用JOIN关联太多的表
对于Mysql来说,是存在关联缓存的,缓存的大小可以由join_buffer_size参数进行设置。在Mysql中,对于同一个SQL多关联(join)一个表,就会多分配一个关联缓存,如果在一个SQL中关联的表越多,所占用的内存也就越大。
如果程序中大量的使用了多表关联的操作,同时join_buffer_size设置的也不合理的情况下,就容易造成服务器内存溢出的情况,就会影响到服务器数据库性能的稳定性。
同时对于关联操作来说,会产生临时表操作,影响查询效率Mysql最多允许关联61个表,建议不超过3个。
在多表join中,尽量选取结果集较小的表作为驱动表,来join其他表。
事务里批量更新数据需要控制数量,进行必要的sleep,做到少量多次。
事务里包含SQL不超过5个(支付业务除外)。因为过长的事务会导致锁数据较久,MySQL内部缓存、连接消耗过多等雪崩问题。
事务里更新语句尽量基于主键或unique key,如update … where id=XX; 否则会产生间隙锁,内部扩大锁定范围,导致系统性能下降,产生死锁。
尽量把一些典型外部调用移出事务,如调用webservice,访问文件存储等,从而避免事务过长。
事务涉及的表必须全部是innodb表。否则一旦失败不会全部回滚,且易造成主从库同步终端。
除静态表或小表(100行以内),DML语句必须有where条件,且使用索引查找。
生产环境禁止使用hint,如sql_no_cache,force index,ignore key,straight join等。因为hint是用来强制SQL按照某个执行计划来执行,但随着数据量变化无法保证自己当初的预判是正确的,因此要相信MySQL优化器。
减少使用or语句,可将or语句优化为union,然后在各个where条件上建立索引。如where a=1 or b=2优化为where a=1… union …where b=2, key(a),key(b)。
分页查询,当limit起点较高时,可先用过滤条件进行过滤。如select a,b,c from t1 limit 10000,20;优化为: select a,b,c from t1 where id>10000 limit 20;
禁止在业务的更新类SQL语句中使用join,比如update t1 join t2…。
对于有auto_increment属性字段的表的插入操作,并发需要控制在200以内。
数据库操作规范
- 数据库操作
禁止使用存储过程、视图、触发器、event
对于超过100W行的大表进行alter table,必须经过DBA审核,并在业务低峰期执行。因为alter table会产生表锁,期间阻塞对于该表的所有写入,对于业务可能会产生极大影响。
减少同数据库的交互次数
数据库更适合处理批量操作,合并多个相同的操作到一起,可以提高处理效率
超100万行的批量写(UPDATE、DELETE、INSERT)操作,要分批多次进行操作
主从环境中,大批量操作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主从延迟,大批量的写操作一般都需要执行一定长的时间,而只有当主库上执行完成后,才会在其他从库上执行,所以会造成主库与从库长时间的延迟情况。
binlog日志为row格式时会产生大量的日志。大批量写操作会产生大量日志,特别是对于row格式二进制数据而言,由于在row格式中会记录每一行数据的修改,我们一次修改的数据越多,产生的日志量也就会越多,日志的传输和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,这也是造成主从延迟的一个原因。
对于大表使用pt-online-schema-change修改表结构
避免大表修改产生的主从延迟;避免在对表字段进行修改时进行锁表
对大表数据结构的修改一定要谨慎,会造成严重的锁表操作,尤其是生产环境,是不能容忍的。
pt-online-schema-change它会首先建立一个与原表结构相同的新表,并且在新表上进行表结构的修改,然后再把原表中的数据复制到新表中,并在原表中增加一些触发器。
把原表中新增的数据也复制到新表中,在行所有数据复制完成之后,把新表命名成原表,并把原来的表删除掉。
禁止为程序使用的账号赋予super权限
当达到最大连接数限制时,还运行1个有super权限的用户连接super权限只能留给DBA处理问题的账号使用。
对于程序连接数据库账号,遵循权限最小原则
程序使用数据库账号只能在一个DB下使用,不准跨库,程序使用的账号原则上不准有drop权限。
程序连接不同的数据库使用不同的账号,禁止跨库查询
为数据库迁移和分库分表留出余地
降低业务耦合度
避免权限过大而产生的安全风险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
本文链接:https://blog.redamancy.tech/technique/15